发布日期:2024-05-21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为了提升既有建筑能效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面貌,今年我们在多个老旧小区实施了楼本体节能保温改造工程。”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城西区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楼本体节能保温改造工程主要以小区内的外墙保温及立面、楼梯间保温、窗户等内容为主,完成后既可以提升建筑节能保温功能,又起到美化建筑外立面效果的作用。
当前,我国既有建筑总量大,能耗和碳排放强度高,节能降碳改造存在较大难度。《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明确,对于城镇既有建筑,各地区应以城市为单位制定既有建筑年度改造计划,结合重点城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小区公共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工作统筹推进。
为推进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工作,上海市积极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将建筑节能改造监管要求纳入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审批管理的全过程。重点聚焦装饰装修整栋建筑和小型公共机构建筑改造,积极培育节能率15%及以上的节能改造项目。推广适宜可靠的节能改造技术,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改造机制。
北京市将推动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与城市更新项目相衔接。要求既有公共建筑进行改建、扩建和外部装饰装修时,应当同步实施相应节能绿色化改造。鼓励节能绿色化改造与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适儿化改造等同步实施。
对于超过建筑能耗限额并经能源审计、具备节能改造条件的既有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和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广东省广州市要求此类建筑应当实施节能改造,改造后建筑的整体性能或者所涉及部位的热工性能和能效指标应当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优先采用遮阳、改善通风等低成本改造措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要求实施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试点,结合城市更新、建筑功能调整升级等,重点推进省、市机关单位公共机构建筑,实施节能绿色化改造与运行管理,选取3~5个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机构建筑,进行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试点。适时推进大型公共建筑,如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商务办公等进行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力争综合节能率提高5~10个百分点。
对于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哈尔滨市将既有建筑能效提升与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质相结合,持续开展外墙及屋面保温防水、老旧管网等老旧小区节能绿色化改造。针对使用年限长、节能标准低的居住建筑建筑,在与原老旧小区改造政策相衔接的基础上,探索“国家补贴+政府支持+群众自筹”等方式,申请国家旧改专项债券及补贴资金支持,引导、鼓励群众自愿开展自有部位门窗更换。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通过积极谋划项目,争取债券资金及国家补贴资金支持的方式筹集旧改项目的补充建设资金。通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解决了部分老旧小区存在一系列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一大批年久失修的小区在节能改造工程中重新焕发活力,让居民幸福感越来越强。
辽宁省规定,除违法建筑和经鉴定为危房且无修缮保留价值的建筑外,不大规模、成片集中拆除现状建筑。要加强节能改造鉴定评估,对具有改造价值的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明确改造年度目标,编制改造专项规划,对具备改造价值和条件的要应改尽改。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展建筑节能改造,形成与小区公共环境整治、适老设施改造、基础设施和建筑使用功能提升改造统筹推进的节能、低碳、宜居综合改造模式。引导居民在更换门窗、空调、壁挂炉等部品及设备时,采购高能效产品。
为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辽宁省沈阳市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清洁取暖相结合,针对无法并入集中供热的城中村住户、乡镇住户,实施低碳供热以及建筑能效提升工作。纳入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项目,需按时完成实施方案改造任务。对城镇地区具有改造价值的既有非节能建筑实施改造,鼓励既有公共建筑进行超低能耗改造,全面落实现有节能标准,稳步降低建筑能耗。
哈尔滨市要求加快实施供热节能改造,持续推进供热老旧管网改造,更新改造建筑内部供热系统,提高供热管网输热能力。推进智慧供热应用,建设市级智慧供热平台,消除冷热不均、能源浪费现象。推行公共建筑计量收费,促进公共建筑用户行为节能,试行居民用户分户计量试点。
甘肃省提出要结合清洁取暖等工作,统筹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督促指导兰州、金昌、武威、临夏等市州加快实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项目。鼓励和支持以合同能源管理等多元化模式,开展既有公共建筑节能和绿色化改造,选取一批节能潜力大的公共机构开展能源费用托管服务试点。
为进一步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建筑企业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江苏省淮安市印发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围绕目标导向、创新开拓、行业监管、要素保障4个方面制定11条举措,对于推动全市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持续打造“淮安建造”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从四川省成都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获悉,该市将陆续出台系列方案支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施工设备、老旧电梯等实施“以旧换新”。
2024年5月16日起,《上海市住宅工程业主房屋质量预看房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如何消除“树线矛盾”,让安全和美化实现双赢,一直是困扰城市管理部门的棘手问题。传统方式是依赖于人力和经验的判断,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精准有效。如今,借助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等智慧手段,可以更加科学、高效地处理这一问题。
为了满足多样化游览需求、打造良好的游览体验,广东、湖北等地古城推进服务驿站建设,提供免费茶水、景点咨询、行李寄存等多项便民服务,为古城“实力圈粉”。